以科技之镜,透射艺术之美 ——X+艺术国际创新启航计划回顾
2022.11.29

    X光发明于十八世纪末期,一位名叫伦琴的科学家发现了这种频率极高,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自此人们意识到,有一种射线能够穿透物质,直抵物体结构的深处。充满好奇的人们曾用它留下影像,而其中不可捉摸的放射性物质,又很快令人们敬而远之。“别跟我谈X光,我怕它。爱迪生曾心有余悸地说。然而如今,这种神秘的射线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安全检查等场合,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

可是,你是否想过,X光透视出的世界,蕴含着独特的艺术化的潜能?

20225月,X+艺术国际创新启航计划正式启动,这是一项面向全球青年艺术家、设计师、创新者开放的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行动,由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联合同方威视荷兰公司合作发起,并于同年8月开始了第一期“创新工作坊”。工作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经历了筹备、招募、前期实验、头脑风暴、创意实践等阶段。通过三个多月的实验和创作,用X光创作出了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项目负责人同方威视荷兰有限公司总经理付祁远说,本次与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联合开展“X+艺术”国际创新启航计划,希望能够唤起大众对于X光技术与应用的了解与兴趣,激活X光技术内在艺术文化潜力和商业应用价值。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办公室主任王旭东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探索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内在规律,打造以“X+艺术”为代表的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创作新理念,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创新。

工作坊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品在X光设备下进行扫描,并将得到的影像进行加工处理,探索X射线与艺术结合的可能性。

为了将X光呈现的艺术之美展现在人们眼前,工作坊潜心实验,积累了大量的技术数据和实验结果,制定了基于X射线进行艺术创作的工作流程,产出了一批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旨在用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新思维,新方法,深刻践行习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考察之际提出的“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重要指示。

工作坊产出了一系列基于X射线与艺术设计结合的优秀作品,题材形式丰富,风格特点鲜明,既有从技术出发对空间维度的思考,也有与传统非遗手工艺的结合,还有用X光对中华传统中草药的研究,层次丰富,维度众多。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课题包括:

1. 基于曼陀罗构图方式的X光艺术创作;

2. X射线空间维度拍摄实验;

3. 12生肖为载体的X光影像重构;

4. X光切片动态影像实践;

5. 以漆画工艺为基础的X光影像创作;

6. 浮生若梦X光金属造像拍摄;

7. X射线拍摄影像为图案的面料及服装设计;

8. 以旧物结合X光技术的文创开发设计;

9. 以中草药为对象的X光影像拍摄及研究;

10. 基于X光射线技术对多肉植物的拍摄及艺术衍生;

11. 机遇X光影像的叙事影片计划;

12. X光拍摄影像为题的科幻情感叙事;

13. X光射线影像重构静物;

14. X光影像呈现万花筒图案;

15. 基于X光拍摄物品对人物性格特点研究;

16. “有效击穿”用人体局部进行的创作;

丰富多彩的艺术成果让我们看到X光艺术创作广阔的前景,而更重要的是,工作坊在这个过程中发掘、培育了一批有志于将X光与艺术结合的设计人才。参与项目的学员从艺术设计理论到实践能力都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其中一些工作坊学员结合自身创作过程写下感悟:

来自河北大学的李政佶在创作过程中思考了将X光当作不同于人眼的另一种观察视角,通过对一系列小物体进行的观察实验,揭示“眼见未必为实”的道理;并将实验中的情景与现实进行对比,挖掘洞察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李政佶表示,在以往的认知中,对X光的印象仅仅停留在用于安检和医疗上,但这次活动让我看见了X光技术不一样的一面,当它成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手段时,看似冷冰冰的技术就变得鲜活起来,拥有无限可能。

曾在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留学的郎宇杰认为X射线技术作为反馈真实的工具,其成像不仅仅在于功能性表现,也构成艺术观点表达的媒介。这种媒介是一种反映物质结构差异的视觉可视化过程,是肉眼可见物质世界的平行表达。在这一过程中,主观判断的图像信息受到了冲击,客观感受被理性工具介入,因而创造了艺术的可能性,这是对固有认知的一种重构。因此,他将艺术创作聚焦于探索跨领域的艺术化表现。将创作方向定为解构的可视创作实验计划,并选取工业制造品,通过X光设备扫描物品,形成二维平面呈现立体空间的维度转变。在去除工业制造品的功能性后形成新的形态,重新赋予工业制品新的艺术价值。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毕文立,采用虚拟视角,将X射线赋予了人格化载体,设计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一个来自B617行星、有着X光透视眼的外星人。透过这一视角,她对X光拍摄下的景物进行叙事化处理,构建了一个外星生物用透视视角观察人类生活中的日常物件、对地球人的生活习性及文明程度展开探索的故事,藉此探讨了X光成像作为一种与人的肉眼不同的视角,所蕴含的哲学意义。


林依琳和刘兆航组成的创作小组在此次工作坊中不仅了解了X光技术的原理,同时进一步挖掘了X光应用于艺术领域的可能性。工作坊学习带给他们带来了观念上的更新,X光与艺术创作的相结合也让他们有了更多创作的灵感,更深入探索艺术与科技的相融合。他们表示,X光技术等科学技术激发了艺术创作领域的新潜力和商业价值,希望艺术创作也可以给科技带来更多活力,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罗丹同学发现,自然界中的多肉植物生长具有对称性和规律性,她将这种规律之美带到了X射线下,创作了《秘密花园》系列创作品。该作品将拍摄影像进行处理,在同一个画面中用色彩绚丽的彩色,和薄如烟雾的黑白色,制造视觉对比和冲击,通过影像来打破人们对固有事物的认知。她表示,工作坊中可以和指导教师以及其他参与的设计师沟通交流,是非常难忘的学习经历。


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的汪子丁同学在此次工作坊中第一次接触X射线技术和设备。她在此次拍摄实践中感悟到,世界的面貌取决于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观测者的视角和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事物面貌和形态的认知。她认为,采用X射线技术扫描物品,既有助于直观了解物体内部的形态和机制,又赋予了被扫描物品全新的呈现方式。看似平凡的物品在科技手段的作用下,经过人为处理,生成了具有视觉反差感的图像,其中潜在的艺术与观赏价值被激发。工作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让她在疫情期间也能很好地进行创作。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詹凯迪说,本次工作坊的X+艺术项目,让她感受到艺术融合科技的力量,她坚信,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做艺术会碰撞出不一样的新的火花。



韩晓昆和王赫以团队形式参与X+艺术工作坊,他们从技术人员那里了解了x射线的工作原理,以及设备的使用方式,通过实验发现X射线拍摄影像可以忽略时光对事物影像,呈现事物永恒的面貌。他们并将影像与文创衍生品相结合,积累了优秀的设计作品。

博士研究生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的高泽同学感到能够参与X+艺术工作坊是一种幸运,他表示,此项目汇集了最优秀的创意人才和团队,使我们能够建立艺术家网络并不断成长,且始终坚持由艺术创作和技术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很好地体现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理念。他把通过x光设备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拍摄的影像,用图形视频处理软件进行艺术创作,呈现一个奇幻的世界,瓶器、行李箱、鞋子、背包等生活中的寻常物品以透视形态交替呈现,通过软件处理,将大量的拍摄图像打破重构,形成了新的图形。这次艺术创作活动,他们把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融入到x+艺术作品中。


滕丽雅和李杜组成的创作小组将X射线拍摄的影像通过图形视频处理软件进行艺术创作,用万花筒的原理将影像解构重组,得到非常规律美丽的影像。他们表示,本次工作坊从组织到实施倾注了老师们的心血,让我得到了高质量的创作平台,希望工作坊二期还能参与。

undefined

    让我们期待这些以X光为媒介的艺术创作,最终将一个艺术与科学交融的崭新图景,成现在世界眼前!

部分作品欣赏: